如果你是一名创意工作者,比如平面或者服装设计师,那你一定听说过大量被模仿抄袭的故事,也渴望自己的创意能得到有效保护。“著作权”就是保护创意设计成果的法律工具。
“著作权”也被称为“版权”,是作者对他创作的作品享有的各种权利的集合,比如复制权、发行权、署名权等。它的保护对象是作品,比如一张落到文件里的设计图、一种已经画出来的花纹、一段写出来的文字。用好著作权,可以让你有效保护作品,也免于各类风险。
著作权如何保护一件设计?
最直接的保护办法就是“著作权登记”,就是作者向国家版权局提交申请,经审查合格后,将作品的基本信息和权利状况记载于著作权登记簿。登记后,权利人可以获得一份官方证明,证明他对这份作品享有着作权。
著作权登记证书是一种法律凭证,在解决纠纷时大有用处。理论上,拥有著作权不以登记为前提,然而这只是理论。纠纷实践中,举证你拥有著作权通常是最大的难点。你不仅要提供作品原件,还要尽可能补充草图、照片,甚至创作过程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而设计作品、草稿有时是纸质实物,很难说明作品的完成时间。中国最看重书面证据,著作权登记作为权利的证明文件,在诉讼纠纷中可以成为主张权利的重要书面证据,在面临他人侵权行为时可以快速举证、快速维权,把损失降到最低。
此外,著作权登记还有其他作用:
作为证明可以威慑抄袭:著作权登记证书能够清晰地显示作品完成时间、登记日期,它展示的实际上是你已经做了充足的备份留痕工作,即便发生纠纷,也会有较高的胜率,让抄袭者不要抱侥幸心理。
作为资产可以转让和许可:著作权也是一种资产,可以被转让、被许可他人使用,从而为你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著作权登记作为拥有著作权的一种证明,在著作权发生转移时,也要随着著作权一同转移给新的所有者。
工作中产出的哪些作品需要保护?
从设计到制造,创意蕴含在每一个环节,著作权可以深入到大多数环节进行保护,包括——
设计理念:以“文字作品”类别进行著作权登记;
设计图、效果图:以“美术作品”类别进行著作权登记;
标识logo:优选商标保护,次选著作权中的“美术作品”;
各类花纹图样:以“美术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
店面装潢:特定关键的标识性装潢,比如门头、店招可以考虑注册成三维商标;
宣传物料:品牌图、产品图,用于宣传的模特照片,都应当进行著作权登记。
有的环节可以使用多种保护手段,比如很多设计师都会在作品上突出自己的标志性logo,其初衷未必是品牌,有时只是为了表现“这是我的作品”。这个过程中,logo作为展示产品来源的标识作用比重更大,推荐使用商标来保护。类似道理的还有店招、门头。
宣传物料也是非常值得登记著作权,却时常被忽略的一类内容。对各种设计类品牌而言,各个电商平台都是不可或缺的展示和销售渠道,但不法商家盗图屡禁不止。要想顺利完成平台投诉,通常需要原创作者上传著作权证明,因此著作权登记必不可少。
你是否有著作权风险?几个问题帮你自测
在保护创意的同时,你也应当确认被保护的创意本身是否面临著作权风险。
问题一:所有的设计都是你亲手完成的吗,还是由员工或者委托外包完成?
如果是后者,那么你需要明确成果的著作权权属。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员工为完成公司工作任务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公司所有,但是作者享有署名权。
如果是受他人委托而创作的作品,著作权归属由双方拟定合同约定。没有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问题二:员工设计或者委托外包设计,是否有过参考其他人已有著作权的设计的情况?
擅自使用他人享有版权的服装设计图,可能构成作品著作权侵权。大多数行业圈子如果被发现,还很可能会吃不正当竞争官司。
对员工,要做好内部培训,还要将规定写到合同里去;
对委托,要做好“隔离风险”,明确约定禁止抄袭,并且如果成果发生侵权纠纷,被委托的设计师或设计公司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并赔偿你受到的损失。
问题三:所有设计的过程中你是否使用了不是你或公司自己设计的图样、字体、元素,不是你或公司自己拍摄的照片?
如果有,你应当排查所有这些字体、图片、照片的来源,是否允许商业使用、是否需要授权。如果需要授权,你应当主动购买,以免后续纠纷。
问题四:一切宣传中是否涉及模特、知名的地标建筑、音乐等等?
模特有肖像权、音乐的创作者有著作权,就连地标建筑也有著作权,使用所有这些权利都需要权利人明确授权。你可以采用书面约定或购买授权的方式获得特定的使用权来避免纠纷。
有朋友可能会说,这些法律上的事情怎么这么繁琐,能不能不做?事实上,不做的风险非常大——没有约定权属导致合作双方发生纠纷的情况、员工抄袭导致公司侵权的情况等屡见不鲜。如果实在觉得麻烦,可以找专业著作权律师来帮你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