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是独立设计师,还是高颜值品牌的品牌方,但凡你有创作能力,就一定经历过被盗图的情形:辛辛苦苦做的图被用来介绍别人的产品,或者百里挑一的照片被别的商家拿来蹭流量……
互联网电商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也放大了侵权对我们的合法权益造成的伤害。如果真的被盗图了,我们该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又能获得多少补偿呢?
发现盗图如何处置?
解决纠纷的方式多种多样,诉讼是大多数人第一时间就能想到的办法。此外,大多数权利人在面对小规模的盗图现象时,通常会选择在平台投诉。
1. 诉讼手段
下图展示了类似电商盗图的著作权侵权诉讼案件办理流程。其中,与图片权利人关系最大、需要权利人付出最多关注的环节是“准备材料”。其余的流程,比如撰写诉状、开庭等,一般都会由律师代理完成。
盗图(著作权侵权)诉讼简要流程,全程要6个月-1年
具体来说,证据材料至少包括四个部分:
原告及被告信息,原告必须说明“我是谁”“我要告谁”。原告信息可以是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被告企业名称通常可以在电商平台的店铺信息中找到,这个名称可以在国家统一信用信息查询网站上得到验证。
原图的权属证明,原告必须证明自己拥有图片的著作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都可以作为拥有著作权的证据。
侵权行为证据,用于说明被告哪些做法侵权了。由于网络证据易灭失,侵权截图等信息都需要公证处公证采集。
合理维权开支,也就是维权工作花了多少钱。如果被告败诉,合理的维权开支同样需要被告赔给原告。合理维权开支至少包括律师费、公证费、差旅费等,需要明确的转账记录或发票。
2. 平台投诉
淘宝、京东等几大电商平台都提供知识产权投诉渠道,需要提供的投诉材料大同小异——
如果你是个人,图片已经发布但被盗用,你需要提供真实拍摄图的原始图片及花絮图,投诉时需要提供相机、手机等拍摄工具直接导出且未被加工或修改处理的原始文件,并且套图、花絮图不能与投诉图原图重复。所有图片都需真实拍摄,且为原始底图。
如果你是平台上的店家,图片被同一平台上的另一个店家盗用,那么你需要提供自家店铺截图和侵权店铺截图,两方的截图都需要包含完整包含被盗图片、店铺名称、链接地址。
图片维权,特别对优质品牌方而言,最具性价比的办法还是电商平台投诉。对优质品牌而言,海量侵权线索的发现和处置难以单纯依靠人力来完成。
三聚阳光品牌治理平台耶知及服务采用智能AI及PRA机器人技术,能够自动识别侵权现象并匹配不同的处置建议,极大提升处置的效率和针对性。以某快消品牌为例,耶知平台全年共计监测到约55万条数据,处理25000条疑似侵权链接,平台投诉成功率超过90%。团队在治理同品类商品傍靠的同时,还打击了打击店铺名称侵权、相近品类商品的商标侵权以及包装抄袭类侵权,极大维护了品牌方的合法权利。
盗图可以获赔赔多少钱?
盗图的赔偿金额 = 盗图数量 x 每张图片赔偿金额 + 合理维权开支。但需要注意,只有诉讼手段可以索取赔偿。
每张图片的赔偿金额通常是法庭上争论比较多的地方——它跟照片本身有关,比如拍摄难度、清晰度、后期成本等;也跟照片在市面上的价值有关,通常表现为相似类型的图片的授权使用费;还跟盗图者的主观过错有关等等。
在如果没有任何其他参考因素的情况下,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一份指南中拿出了一个详细的损害赔偿标准,其中“被告未经许可复制、发行、放映、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涉案摄影作品的,无其他参考因素时,每幅摄影作品的赔偿金额一般为500元至2000元。”
由于不同质量的图片的市场价值不同,可以围绕照片本身的制作精良程度对单张图片赔偿金额进行细化。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的一件摄影作品侵权纠纷案例可供参考,该判决书称,调查结果显示,以网络配图方式使用图片:
专业制作类图片权利使用费为每张图片500—1000元,
普通摄影类图片权利使用费为每张图片30—40元,
单次使用普通摄影类图片张数较多时的图片使用费为每张图片15—20元,
独创性及商业价值较低的摄影类图片权利使用费为每张图片10—15元。
如果你是品牌方,你的品牌或产品宣传素材图片想必经过精心制作,通常属于价格较高的那一档;如果你是一般的消费者,随手拍的图片被盗用,相应的赔偿金额也会相对较低。